2016年6月23日 星期四

中風經驗談 – 10/10 : 如果……

如果,我那位目擊者朋友,在我中風病發當天,大家吃完飯,沒有到我家聊天,而是跟其他朋友一起去唱歌,留我一個人在家;

如果,我那位目擊者朋友,遵照我的說法,在我病發時,等過一陣子再看情況是否需要呼叫救護車,而錯過了中風急救的黃金三小時;

如果, 我那位目擊者朋友,真的像她一再強調:自己一輩子腦袋不好,沒有「靈光乍現,難得聰明一次地」,想起她朋友的女婿是專治腦中風的中醫針灸醫師;同時也讓我可以在中風後,把握三個月的治療黃金時間;

如果,我的腦中風部位不是在右小腦的那個區塊;或是左大腦的那一塊區域;而是其他的部位;

如果,……

我想,我今天的情況,將會完全不同。很有可能,我已經【塵歸塵,土歸土】了,再不然就是躺在床上成為植物人,或是只能坐在輪椅上,度過餘生。

很多沒有親眼看到我現狀的朋友,而是透過電子訊息,或是電話被告知我已經中風過兩次之後,大概都是同樣一個反應,以及同樣一句話:「那你現在的情況像甚麼樣子?」。或許,他們依照過去的經驗,預期可能會聽到:「走路一擺一擺的」,或是「臉歪嘴斜」之類的回答。說不定包含身為讀者的您,也會好奇我現在「到底真正變成甚麼樣子?

所以,底下的影片,應該可以讓您大致了解【我最後到底變成甚麼樣子】。這是我在第二次中風後的四個月左右,在台中市的街頭,欣賞街頭藝人表演時,一位我所認識,高齡88歲的范媽媽(她也是前台中市長胡志強,多年來一直很尊敬的老師),因為想隨現場演唱的探戈老歌音樂起舞,邀請我陪她跳的情形:(如果,有一位高齡88歲的資深美女,邀您共舞,這種榮幸,不是每個男人在一輩子當中,都能遇得到的「好康」,所以我哪有可能放過這種機會,當然拚了命也要上場陪她跳。)




所以回顧我整個中風兩次過程與結果,我只能套用蔡英文總統的句型:幸運,幸運,非常非常的幸運。如果以或然率來算,大概就是【第一次中風的幾萬分之一】,乘以【第二次中風的幾萬分之一】,再乘上那麼多的【如果】分之一,大概就是幾億分之一的機會。

我有一位同學,她家中也有數位中風病史的親人,她母親聽我描述我的兩次中風與急診,以及診療復健的後續過程後,跟我說,我這樣一路走來,真的是一直有很多的貴人的浮現與相助。

但有了這樣的一個人生經驗,我有三個最深的感觸,願在此分享,一方面希望隨時提醒自己,另一方面也提供有需要的朋友們參考:

1.【充分結合中、西醫療技術與設備,來面對中風的診斷與治療復健】:

面對腦中風這樣的病,尤其是栓塞型的腦中風,診斷方面可以充分借助西醫的各種診測設備:電腦斷層掃描(CT),磁震造影(MRI),超音波(Ultrasonic)等醫療影像系統來更精確的確定病源,同時將資料記錄下來。 - 這一部分目前的健保都有涵蓋。

而中風後的治療,我則認為若是時(病發後的黃金三個月)、空(到醫師診所不太遠)環境可行,則進行【中醫針灸加中藥的長期調理】應該是首選,應該會相當有效果;而這一部分健保也都有涵蓋。

同時,在心理影響方面,若是採用西醫腦神經內科的治療方式:每天24小時內,往往只有在吃那一顆阿斯匹靈的那幾分鐘內,才能感覺到從事診療的希望,而其他的時間,似乎都是在無目的地等待當中度過,真的很容易讓中風患者覺得西醫的無奈與消極,進而讓患者的心理產生前途茫茫,命運未卜,甚至常常都會有:「自己是否已經被放棄?」的想法與感觸。

而中醫的診療,尤其是針灸的進行,可以讓病人因為每次在療針刺激到穴脈時,都會感受到診療與復健的努力,以及可能帶來治癒的希望,- 因為至少看得到,感覺得到有在做一些努力,讓病人心理上會感覺到希望無窮。這是心理層面的觀感。

2.【你的身體應該沒有你自己想像中那麼強,那麼耐用;身體健康是需要自己花功夫去注意、保護與保養的;而且一分耕耘,一分收穫。】

我將兩次的中風前後情形與經驗,做個比對與歸納,大致上可以了解到引起病症的主因,是我自己疏忽大意,以及對自己身體的能耐,過度自信的因素所造成:兩次中風前都是讓自己的工作份量,超出身體的負荷而不知,例如工作太忙,行程太緊。

而身體的保養與維護,不僅要選對正確的方式與方法,同時不能只是say say only (說說而已),必須真的確實去作,並持之以恆,就會有效果顯現。

像我在第二次中風後,西醫的血液檢驗,顯示我的血脂肪太高,在臨界點邊緣,必須降下來,以策安全。為了達成這個降血脂的目標,我每天早餐開始改吃我一向不喜歡吃的麥片粥(因為味道平淡,如同嚼蠟),同時早、晚各做一次大約12分鐘的梅門平甩功,同時仍然配合吃血壓控制的藥。大約兩個星期之後,就開始見到效果:平均高、低血壓大約降了15個點數,落在一般正常的範圍內,同時相當穩定。

3.【人生最寶貴的就是:充滿在你身邊的簡單幸福,隨時體會它,珍惜它,把握它!

當經驗過面臨死亡的時刻,然後再度清醒後,對很多事情的看法,會多一種角度,也讓你有新的體驗,算來也是一件人生的好事。 - 但要確定你真的能醒得過來。

經過中風的經歷後,我有這樣的感觸與想法:

Ø  以前,每當早晨要醒過來時,總覺得要是能多睡一點,能多賴床一下,多好。現在,則是感覺:每天早晨,還能夠醒過來,都是一種幸福與上天的恩賜。 - 但還是偶而允許自己賴床一下。

Ø  以前,出門看到樓下的行道樹,只希望能遮蔽多一點太陽,以免被曬到,太熱。現在,則是會想:我明年還可以看到這美景嗎?



Ø  以前,覺得應該要爭取的很多事情,現在,看起來,都會覺得不需要太斤斤計較,因為當老天一下子說要收回的時候,這些計較變得很沒意義,沒有需要讓自己的生活中因為這些計較,心情受影響,而浪費很多美好的時光。

真正的幸福,往往就存放在看似非常平凡的生活中,只要你有心,只要你願意,你都可以很輕易地在生活中找到。就像前面的影片內容,簡單地看,似乎就是一位中年大叔和一位年老的奶奶在跳舞而已。但若是想一想,經過兩次中風的大叔,以及高齡88歲還能行動自如,腦筋清醒的奶奶,都必須擁有健康的身體,才有辦法做這些「簡單的動作」,這是一種幸福與福氣。

所以說,若是你有健康的身體,恭喜你,好好地把握人生每一個當下,去做你想做的事,同時珍惜你身邊心愛的人,以及愛你的人。

而你要是身體健康情況不是那麼理想,也千萬不要放棄,相信自己,珍惜你還擁有的那些,人生與世界都還是很美好的,珍惜它,欣賞它。

好了,我對於兩次的中風,所得到感觸與想法,應該目前也說得差不多了。希望或多或少,能夠提供一些參考。


而我,還是跟小時候一樣的志向,「我要再去拯救世界了」;我的下一個追求的目標:對「非核家園」做出一些努力與貢獻;希望未來在那個領域,大家後會有期。


.

2016年6月20日 星期一

中風經驗談 – 9/10 : 第二次的中風 – 經驗可以幫你面對難關

常言道:「一回生,二回熟。」同樣的事情,再次面對時,總有前面的經驗可以參考、借鏡,同時會比較知道如何適當地面對與處理,心裡也總是比較篤定。這似乎也適用於「中風」

我在中風後,經過中、西醫的混合治療4個月後,西醫的腦神經內科方面能做的已經很有限了。大致上,就是領用長期處方簽,每個月去領一次,內容就是:【每天一顆阿斯匹靈】。必要時,同時也服用控制血壓或血脂肪的藥;其他似乎沒有甚麼事能做了。也因此,在經過四個月之後,我就自己決定,停止了西醫的門診。全部都以中醫的針灸加中藥的調理為主。而針灸的頻率,也隨著病情的穩定,漸漸由每星期三次,降到每星期二次,再降到每星期一次;最後就是維持每兩個星期一次。但中藥仍然維持按照三餐吃。似乎身體狀況也就趨於平穩。但偶爾也會因為生活作息的臨時變動,或是氣候的變動,有些影響,但大致上可以說,身體狀況是趨於穩定,跟病發前已經趨於相差無幾的情況。所以往往跟很久沒見的朋友碰面時,在沒有說明我的中風經驗之前,他們都說完全看不出來,也不像。

所以,漸漸地,我的工作內與份量,也漸漸回復到中風前的水準。只可惜,我忘了周老師的提醒:「有中風過的人,比沒中風過的人,中風的機率大40!

那天,剛好是在距離第一次中風的日子,正好10個月。前一天上台北,安排並進行了四個會議行程,並住在台北過夜;而當天也已安排了2個會議行程。並預計在開完兩個會議行程後,再搭車回居住地台中,因為當天是星期五。只可惜,當天第一個會議,在台視旁邊的客戶處,會議到一半時,我就感覺到右手右腳冰冷,同時有些麻木的感覺,起先以為是坐太久所致;但當會議結束時,要站起來,發現我右手、右腳同時不太有力,變得一跛一跛的,跟所謂的坐太久所引起的感覺,並不相同,因為右手並沒有長時間壓迫到,不應該會有與腳同時產生無力與麻木的可能。

當時,我自己回想起當天早上出門前,所量得的血壓,比平常日子的平均指數,大約高了30左右。當下我就覺得不對,立刻跟我的客戶說:「抱歉,我想趁我說話你還聽得懂的時候,跟您說:麻煩您請一位員工幫我,到對面臺安醫院的急診室掛急診,跟對方說明我有中風的病史,同時我將我的健保卡也一併交給您,請您的員工幫我拿給醫護人員。」

就這樣,在距離大約100公尺的距離,我還是需要呼叫計程車,將我直接載到臺安醫院的急診室,進行急診。

到醫院後,將情形告知台安醫院急診室人員,當他們了解情況後,就開始了他們醫院的SOP,處理我的狀況,包含了電腦斷層掃描(CT),醫師的會診等等,然後就將我安排到觀察室,同時預定安排住院。只是這次整個過程,我大致上都保持在清醒的狀態,同時也可以將過去的經歷向醫護人員說明。

到了傍晚,我的情況大致上穩定,也可以自行上下床走動,而我覺得,若是後續一樣要進行數項進一步的檢查,例如磁震造影(MRI),腦部超音波(Ultrasonic)與持續的診療,我還是回到居住地的台中會比較方便,畢竟這也不是一兩天的住院可以完成的。所以經過與台安醫院的醫師討論後,我就決定在傍晚辦理出院,帶著當天台安醫院所掃描的電腦斷層掃描(CT)檔案光碟,在當天搭乘高鐵,回到台中,讓自己利用周末時間好好休息。

在隔天的星期六,再度光臨中醫的張醫師診所。因為上台北前的星期三,我才剛給張醫師針灸過;所以張醫師一看到我,很直接反應跟我說:「你的臉色怎麼突然變這麼差?」經過再次的診斷,以及相對應的針灸之後(這次張醫師就沒有拿之前那兩根綁有紅色中國結,像筷子一樣的那對長針,讓我鬆了一口氣),張醫師重新調配了科學中藥粉的藥方,讓我回去服用調養。但回診的頻率,就必須回復到每兩天進行一次針灸治療。

但隔天早上,起床後,我發現我的右手右腳,使用力道上,產生一些一擺一擺,不平順的感覺,走起路來,也是感覺一擺一擺,像之前台中市胡志強市長的那個樣子,只是旁人看起來,並沒有明顯的感覺。所以我想,或許等下一次去張醫師的門診時,再問張醫師看如何處理即可。

但事實上,我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。因為在隔兩天再去張醫師診所時,張醫師對上述情況的處理,他認為我當時就應該直接去掛醫院的急診,因為那是另外再度產生血管的阻塞所產生的現象,當時應該立刻處理。所以我就聽從張醫師的建議,先改服幾帖中藥的水藥,也就是用所謂的【啞巴媳婦】的電藥壺,煮調配的中藥材,以液態的中藥來服用,再配合持續的針灸,試著來補救。

所幸,經過這樣的方式,在前後大約吃了十帖水藥之後,真的漸漸地一擺一擺的程度,慢慢減緩,前後大約兩個月的時間,恢復了百分之九十,其餘的百分之十,就在往後的日子中慢慢消失了。所以我的感覺是:中藥的水藥,或許因為與人體內的胃壁的接觸面積較大,也可能是比較好吸收,所以藥效的滲透性的確比粉藥來得好,只是準備與服用上比較麻煩。

俗語說:「前事不忘,後事之師。」回顧這次的第二度中風,經後續的磁震造影(MRI)檢查確認,是屬於左大腦的輕度中風;當自己有了前一次的中風經驗,或許當再次面對可能中風的情況時,自己就知道大致上應該要如何掌握時效,以及處理的優先順序,同時對於鋪在前面的未來大概會如何,心裡就比較篤定,也就不會有未知的恐懼感了。


當然,也由於再度的中風,很清楚地告訴我:我應該要做好的防範工作仍然有不足的地方,還要持續地努力,同時也要小心注意,保護自己不要又再度中風。
.

2016年6月16日 星期四

中風經驗談 – 8/10 : 與另一位中風患者的心得交換,與約定

周錦惠老師,以前擔任過我兩年的班導師,也是我的「工業電子學」與「微處理機」課程的教授,同時也是高我16屆的同樣電機科學長;母校畢業,服完兵役後,就回到母校開始擔任教職的工作,一直到60歲,以母校的教務長的職位退休。

周老師長得一表人才,口才也好,風趣幽默,人緣也佳;教學時,邏輯清晰,深入淺出,讓我在專業領域的課程,有相當多的心得與收穫;同時他也經常在課堂上,傳授了很多職場上的知識與經驗,尤其對外商公司的文化,有著獨到的見解與觀察,因此啟發並引導了我日後往外商企業的發展;可以說,是我生命中的貴人之一。同時,周老師也熱心校友會務,在他的推動下,全國很多擔任企業大老闆的校友,紛紛歸隊到校友會。所以,既使他已經退休了,卻仍然活力十足,全省跑透透,忙得很。所以,我們也難得見上面,但每過一陣子,都會用電話或手機,向他請安、聯繫一下。

周老師說他自己沒甚麼不良嗜好,只是喜歡找同事打打牌(往往通宵達旦),順便打打牙祭,喝點小酒 特別是冰啤酒 - 周老師號稱他這一輩子至少喝掉好幾個游泳池的冰啤酒。

但在2012年初時,本來已經跟周老師約好,過年去跟他拜年;在除夕夜,用電話跟他聯絡時,電話另一端卻是一陣聽不清楚的回答。

掛完電話後,正在疑惑到底是怎麼回事時,收到周老師傳送過來的簡訊,上面說明,他在當時的前幾天,中風了,所以剛剛無法在電話中清楚的跟我說,只好請他兒子代他傳送簡訊給我;同時新年期間碰面的事,也就只好取消。

之後的3年期間,我就只能靠手機簡訊,偶而跟周老師保持聯絡,以便得到他的最新狀況。但由於他的行動、言語能力,受到相當程度的影響與限制,一直無法與他見上一面。

直到20158月,也就是我中風後的4個多月,終於與他在母校附近的咖啡館見到面。傾刻之間,發現坐在輪椅上的周老師,老了好多;同時,情緒很容易激動,往往只是說到一些小事情,他的情緒就會隨之大幅激動,或大聲笑,或幾乎哭出來。這跟以往記憶中的周老師,已經不大相同。

而周老師也剛好利用這次見面,仔細跟我述說了他這3年多的「波動人生」:

l  高血壓中風後,因為傷到言語神經,以及右半邊身體,初期無法順利使用右手右腳,當然也無法寫字。行動上必須坐輪椅。

l  由於他急於要趕快治好,恢復正常,所以就持續地多吃了降血壓的藥,導致半年後,卻因血壓過低而再度中風。

l  也因為這兩度的中風,讓他幾乎放棄了努力,好幾次都產生了「自殺」的念頭。但好在家人持續的關懷與鼓勵支持,讓他因為不捨丟下家人的情感牽絆,再加上兒子一句話點醒了他,而決定繼續努力下去。兒子的那句話是:「你好不容易熬了那麼多年,終於可以享受到領18%的優惠,為什麼不好好享受呢?那你不是前功盡棄嗎?

l  也因此,他就持續的進行每周三次,每次兩個小時的復健,也就是因為這持續的復健,讓他已經可以坐著輪椅出來與我見面了。

周老師隨身攜帶的肥前屋名片,想必他也是老客戶
在我向周老師說明我的中風經過後,周老師就一直提醒我:「根據統計,中風過的人,比沒中風過的人,再度中風的機率,大了40!要特別小心!」而我們為了鼓勵彼此,持續小心謹慎奮鬥,我們就約定了,一年後的同一天,我們要一起去台北市中山北路六條通的肥前屋,吃那有名的【鰻魚飯】,然後去校友開的卡拉OK店唱歌,再好好喝一下冰啤酒。晚餐,就到日式餐廳【秋吉燒烤】,然後,消夜可以到復興南路的【小李子】吃清粥小菜!
周老師當場很興奮地拿咖啡館的餐巾紙上寫下了這個約定。這就意味著:我們彼此在未來的一年,一定要把自己的身體照顧好,一年後見!

周老師在餐巾紙上寫下來,大家一年後的約定
周老師在餐巾紙上親手寫下大家一年後的約定
看著周老師用右手寫下的紙條上面的筆跡,我真的又心疼又高興;心疼的是:想必周老師在復健的這條漫長又單調路上,吃了不少苦。高興的是:周老師已經熬過來了。

同時,經由周老師的情形,讓我有深深的感觸:面對腦中風的人,因為他/她的腦部受創,可能影響的生理與心理的情況與程度,造成呈現出來的異於平常以往的言行舉止,都是家人朋友事前很難想像,以及有事先心理準備的。

所以當面對中風病人的生理與心理改變,例如說話大小聲,情緒容易激動,或是做不好一些動作,家人/親友的長期理解與諒解、包容,同時化為支持與鼓勵,對病人的復健,甚至對未來人生的看法,都有著很關鍵重要的影響力。想一想,病人本身也不想要變成這樣,那不是他願意或能夠控制的。


不斷地,持續地,主動地以語言,行動來表達,讓病人清楚地感受到家人朋友都跟她/她站在同一陣線,一起共同努力,持續地支持鼓勵,不管有多少進展,都不會嫌棄他/她。就像我們面對甚麼都不懂的小孩一樣,永遠保持著耐心與諒解,這絕對是正確有效,而且非常重要的。


*************  2016年增補  ********************


有些人看了上面這篇文章,好奇地問,那一年後,也就是2016825日,我真的有去赴約嗎?

答案是: 我們不但兌現了我們的支票,召喚到了更多的同學準時赴約,與周老師碰面;同時,也依照原先的計畫,去品嘗了那傳說中,需要大熱天當中,排隊等候座位的【鰻魚飯】!






看到周老師這一年來,為了與我們碰面,更加努力地復健,不但不必用輪椅,就走到會面的地點,同時也告訴我們,過去一年當中,醫生交代每天要做200次的那些動作,周老師自己都加做到400次;同時看到周老師的現在的字跡,已經練得很接近以前上課時,在黑板上所留下的字跡;我們知道,周老師這一年在復健的功課上,也付出了相當的努力。


同時,今年(2016)大家也約定了,往後,老師以及每位同學,大家都要想盡辦法把自己的身體保養照顧好,不只是2017年的同一時間,甚至往後每年的同一時期,我們都要再度碰面,讓這段「高年級」的師生緣,一直持續下去。而周老師已經迫不及待地,親手寫下指定,明年(2017)聚會時,大家都要唱的卡拉OK指定曲:


伍佰的「浪人情歌」以及(沈文程)的「舊情也綿綿」。


若是明年周老師真的高歌這兩首歌,我一點都不會感到驚訝,因為周老師他一定會很努力復健與保健!


*************  2017年2月增補  ********************

很榮幸,在2017年農曆年初的同學會上,我們真的邀請到了周錦惠老師來參加,並再次對同學們逐一點名之後,為大家再補上了一堂寶貴的人生經驗分享的課程:


-        五電四十二甲,2017師生會


  
*************  2017年10月增補  ********************
       隨著時間的流轉,依照老師的吩咐與建議,要經常地舉辦這樣的同學聚會,所以我們又在2017年的10月初,舉辦了下半年度的同學會;只是我們覺得很不好意思的是:周老師特地西裝筆挺地來參加這次的聚會,害我們這些習慣穿著隨意輕鬆的學生,覺得很不好意思,有些失禮。
        只是,我們大家都不知道,老師這樣慎重的穿著打扮,背後代表著另外一層意義,......

一張讓大家特別有感的照片

對我來說,日後才深刻體會到這張照片背後所代表的意義


*****************  2018年3月增補  ********************

      在2018年的3月中旬,我刊登有關同學會的部落格文章,統計閱讀數量的報表,突然之間,出現爆炸性的閱讀數量,全部集中在刊登周老師參加我們同學會的那篇文章上......


        正在納悶怎麼是怎麼一回事的時候,收到了班上同學的簡訊通知:


       接到上述的訊息,一時愣在那裏,腦筋真的有瞬間短路的感覺,不知所措。經過相當一陣子的沉澱與情緒整理後,才突然了解到:那些網路上突然暴增的點閱數,應該就是大家在接收到相同的訊息後,周老師的學生或是朋友們,把對周老師的思念與尊敬,化為在網路上尋求更多周老師的相關近況,作為相對的情緒傳送出口。

       經過沉澱後,我決定與周老師的兒子連繫,尋求了解實際與詳細狀況,經過大約五天後,得到下列的回訊:



      按照周老師的兒子說明的「七個月前」推算,周老師在參加我們前一次的同學會時,他就已經知道關於他自己的腦腫瘤的事。所以周老師以盛裝打扮來參與我們的2017年10月份的同學會,彷彿就是要以最體面,以及抱持最大的誠意與敬意,來參加我們班的同學會,- 也是他能夠參加的最後一次!。

      這不但完全符合周老師一貫在教導我們的方式,也讓我們大家對於周老師,所留下的最後身影,仍然是那麼的優雅與紳士風範;「春蠶到死絲方盡,蠟炬成灰淚始乾。」人生能夠遇到這樣的恩師,夫復何求?

.

2016年6月15日 星期三

中風經驗談 – 7/10 : 第一次中風的經過 – 領到人生旅程的新劇本

常言道:人生如戲。

在每個人生命旅程中,常常會隨各種內、外在的因素變遷,扮演著各種角色;換句話說,也就是上天在人生不同的階段,會分派給你各式各樣的劇本,扮演著各式各樣的角色:為人子女,為人父母,學生,工作主管,

而人生要過得精采有意義,我認為,不論分到甚麼劇本,都要「演甚麼,像甚麼!

有生以來,唯一一次住院,應該回溯到我11歲左右,在小學少棒校隊時,被棒球擊中頭部,去醫院住了一個晚上,第二天一大早就因為待不住,出院了。除此之外,會去醫院或診所,只有兩種情形: 牙痛或感冒。

這次,上天分派給我一本我十分不熟悉的劇本:「病人」。但我還是認為,演甚麼,就要像甚麼。

劇本上的這個病人角色,特徵是:因為中風之後,造成記憶能力嚴重衰退(不適合借錢給他,因為他會忘記還),左眼左上方視野缺損(左上方有飛機、鈔票掉下來,或是馬路上左前方的紅綠燈號誌,他都看不清楚,不適合開車),手腳無力,體能耐力低弱,有點奄奄一息的樣子。

而劇本同時要求這個角色,要扮演的是積極診療復健,讓自己不用依賴他人,回復正常生活的一段歷程。

面對這樣的劇本要求,我想了一下,我應該沒有可能去要求換簡單一點的劇本。所以就乖乖地去揣摩,要演好這個角色的主要關鍵,得到的結論是:

【長期持續的耐心與專心】:很多慢性病,像腦中風,往往都是屬於「零存整付」的特性:平常沒有注意,慢慢地,花了5年,10年,甚至更長的時間,累積到了一定程度,一次爆發;例如:吃太鹹,愛熬夜,常焦慮,吃大魚大肉,不運動,長期的習慣所造成。

所以,要回復正常,也就要有同樣的處理節奏(進展很慢)與時間(3年、5)的心理準備,一步一步來,進行「逆向工程」。因為,你可以花五年、十年來造成慢性疾病,那也就應該有心理準備,要用同樣的時間,來去除這樣的慢性疾病,公平吧?

【主動幫助醫生,來幫助你】: 再怎麼高明的醫生,也是人,而不是神,他/她無法完全知道我們的病痛在哪裡,感受為何,唯有我們主動提出自身的感覺與感受,讓醫師除了他本身所進行的「望、聞、問、切」的工作之外,也能夠有更多來自病人的回饋訊息,增加更多的參考資訊。讓醫生取得足夠的診斷參考資訊,才能夠對我們的情況,多一點掌握。例如每天的量測的血壓紀錄、排便、睡眠,徵狀,以及其他生活上的徵狀、相關變化。畢竟,最知道我們身體感覺與變化的人,就是我們自己。

這點對於中醫來說,更屬重要。因為中醫的用藥,是會隨著病人的狀況,隨時進行調整其內容與比例,以求達到「在最適當的時刻,提供病患最適當的對症下藥與用藥份量」。


所以,要演好【病人】這個角色,並不簡單,也有自己應該努力的部分。- 而且,佔很大的部分。

.

中風經驗談 – 6/10 : 第一次中風的經過 – 採取中醫(藥)或西醫(藥)的抉擇,與安排

在初步得到中醫針灸,加上配合服用張醫師調配的科學中藥(分裝好,可以加熱水沖來喝的藥粉,我喜歡稱之為【三合一】,因為其服用的方便性就如同泡杯三合一咖啡一樣。同時沒有以前中藥熬煮後的苦味),我就開始每隔一天,也就是一個星期三次,前去中醫部門,針灸與拿三合一,照三餐飯後吃。而西藥的阿斯匹靈與血壓藥,則在每晚睡覺前吃;並將這樣的事項過程,開始當成規律性的診療復健工作,讓自己確實地執行。

但最大的困擾,就是由於記憶力的大幅衰退,有時候都忘了剛剛藥有沒有吃過,跟電視上的廣告男女主角描述得差不多。最後想到最簡單的方法,就是在藥包上註明1A1B1C2A2B……分別代表星期一早餐,星期一中餐,星期一晚餐,星期二早餐來確定該吃的藥吃了沒。

或許當時我的腦部受創過,對於時間與空間的感覺,相對減弱,甚至可能都有無感的時候,所以要說是漫長,有時候當你沒有甚麼記憶的時候,對於重複的動作或工作,你並不會記錄下來,相對的,就不會覺得枯燥無味;只知道,這是自己的事情,唯有自己有決心面對,同時配合醫師的指示,確實一步一腳印地去做,才有機會復原;家人與朋友在這部分,使得上力氣的部分很少。所以,能復原到甚麼程度,完全取決於自己。

在中醫的針灸配合中藥的內服藥進行的期間,我也依照西醫腦神經內科黃醫師的排定,前後進行了腦部超音波(Utrasonic),腦部磁振造影(MRI),以及血液檢驗。終於,做完了所有的西醫要求的儀器與系統檢查項目,也是三個星期之後了。

再次跟著【目擊者】朋友,來到西醫腦神經內科的門診;一進診間,黃醫師看到我,就說:「你現在的臉色看起來好多了!你當初的臉色真的很不好看。」想必黃醫師是用很客氣的字眼描述,否則像我這種口直心快的人,大概就是直接描述:【看起來像一坨屎!】。黃醫師接著,就將所已經檢查過的項目,逐一向我說明,大致上顯示,我是屬於栓塞型的腦中風,而不是出血型的腦中風。飲食與生活習慣上的注意與修正,以及保持運動的習慣,是絕對必要的項目。

當黃醫師將我腦部的磁振造影(MRI)影像,顯示在電腦螢幕上向我說明時,我那目擊者朋友看了螢幕上,顯示著我的右小腦的白白一塊區域時,問了黃醫師:「那他這樣的情況,可以算得上是輕度的腦中風嗎?

黃醫師回答:「這不是輕度,這種面積大小,在醫學上,已經至少是屬於中度腦中風!一般像這樣的程度,往往非死即殘,像他這樣還可以自己走進來就診,像現在這樣的好臉色,機率大約是幾萬分之一!」我那目擊者朋友聽到後,只能以【目瞪口呆】來形容。而我雖然沒有被嚇到「褲底三斤重」,但總覺得上天留我下來,應該有他要交付的任務,只是目前還不清楚是甚麼。

但接著,就來到尷尬的時候了;我問黃醫師:「由於過去這兩個多星期,我一邊吃您的阿斯匹靈與血壓藥,同時另一方面也在吃中醫的藥粉與進行針灸,我發現阿斯匹靈的抗凝血功能,與中醫的活血功能應該都是一樣的;但吃了阿斯匹靈,若是不吃胃藥,似乎很容易傷胃,排便會變黑,這樣長期服用下來,似乎對身體很傷。而我服用中藥的感覺,跟身體的融合性很高,也不會有任何不適應的情況,很平順;畢竟,中藥主要就由植物萃取,而西藥是由化學製成。是否,我可以只吃中藥,而不吃阿斯匹靈?

黃醫師直接回答:「絕對不可以!

在這種情況下,換作若是您,您會如何決定呢?

經過我自己回想過去,在醫療設備系統產業方面的經驗,以及朋友當中,與醫藥有關的專業經驗,多方諮詢,同時查詢參考一些資料,包含上網查詢;最後我自己做了這樣的決定:「聽自己身體的聲音(反應與有效),採用中醫與中藥,做為主要療癒復健的主軸,西藥的血壓藥仍每日服用;但阿斯匹靈這個有急速溶血功能的藥,作為突發狀況時的備用藥品,隨身攜帶;並在必要時,仍需持續借助西醫的醫療系統提供診測資訊。」


或許,做這樣的決定與選擇,似乎沒有尊重專業。但是,身體是自己的,病痛是自己的,儘管醫生都會盡力幫我們,但自己也要對自己的身體負完全的責任,做決定。

2016年6月14日 星期二

中風經驗談 – 5/10 : 第一次中風的經過 – 尋求中醫診療,與針灸療法結緣。


睡覺前,我先乖乖地依照腦神經內科黃醫師給我的指示,吃了一顆阿斯匹靈;剛躺到床上,真的腦筋一片空白,無法思考,同時對空間與時間的感覺,變得非常薄弱,不太能感覺自己在哪裡,現在是何時。原來,腦部受創,是這樣的感覺。

我也真的感覺好累、好累,所以心理想:我應該可以很快睡著,好好睡一覺,補前一晚在急診室睡得很淺的覺;只是,事與願違,我漸漸開始感覺到雙手、雙腳非常的冰冷,同時也感覺很麻。當時已是四月下旬,電風扇已經開始在使用的氣候。但當時卻讓我感覺,冷到需要將尚未收藏起來的棉被,拿來蓋在身上,才會覺得溫暖。

但這樣不到一下子,我身體開始大量出汗,我不但沒辦法睡著,反而隨著流汗量的增加,更加清醒;沒辦法之餘,只好將棉被拿開,讓被窩裏面的濕氣流通,同時也讓身體降溫,但這樣卻讓我還是感覺會冷。只好又將棉被蓋上;同時仔細聞一下我身體排出的汗的味道,似乎味道特別酸,同時也覺得流量也比平常多。

就這樣,一下子太冷,把棉被蓋上;稍微睡一下,一下子又全身流汗,又把棉被掀開;然後稍微睡一下,很快又感到很冷,又把棉被蓋上。整個下午就是這樣的反覆與重複著,結果搞得人更累,卻又無法入眠。

我心裡在想:照這樣下去,我將會持續無法入睡,生理與心理狀態將會陷入惡性循環的情況,很有可能將會演變成再度中風;但看著桌上放著的一堆阿斯匹靈,我想,就算馬上再多吃一顆,似乎也是無法解決問題,何況醫師的指示是每天一顆。或許,有不少中風病人,會引起二度,甚至是三度中風,就是在於其他影響生理與心理的症狀,沒有好好解決與有效排除,成為再度中風的主要因素。

就在這個時候,我那位送我去醫院的朋友,剛好打電話來詢問我的狀況;我將我所面臨的困境,跟她說。她突然大叫一聲:「啊!我想到了,我的朋友的女婿,在同一家大醫院的中醫部門,擔任醫師,同時好像主要專研腦中風病人的醫治。我趕快幫你問看看,等一下回你電話。」過一會,她的電話又來了:「我這位朋友的女婿,張醫師明天有門診,是否去試看看?」我跟她說:「我想我應該沒有甚麼其他的選擇吧?」所以,就約了第二天的門診。

第二天,拖著幾乎快三天都沒有睡覺,不知何時還會再中風的身體,到了中醫部的門診,見到了張醫師;張醫師說我看起來臉色很不好;我先跟他說,我覺得相較於其他中風的病人,我算是很幸運的了,因為我還有辦法可以跟他說明我的情況,讓張醫師有多一點的資訊作研判,來輔助他的診療。

記得在經過仔細把脈與問診之後,張醫師請我到診療床邊,讓我坐在床上,同時張醫師拿出一對跟筷子差不多長,上面好像還特別有紅色中國結的針,跟我說等一下會先用這一對針來針我的頭部之後,我再躺下,同時也會再用其他的小針來繼續針其他的穴位。看到那一對針,我心裡暗自想:希望真的有效,不然光看這兩根像筷子一樣大小的針,都會想【這下子沒死也半條命!

只記得當張醫師將這兩根針,由我後腦部位的兩個穴道,以跟我身體垂直站立時,相同方向地插入後,然後就讓我躺下;之後,張醫師開始針其他的穴道。而厲害的就是,在這個時候,我開始明顯感覺到身體狀態的變化,神經由原來繃得緊緊的狀態,突然間完全鬆開的感覺,好像一瞬間心理的壓力也跟著釋放出來的感覺。隨著張醫師在其他穴位的插針,也不斷刺激著身體上的神經。整個針灸的時間似乎有一個小時左右。

針完之後,我就拿了中藥離開醫院後,開始覺得肚子餓了,吃了不少東西,然後在往回家的路上,已經開始睏了。回到家,換好衣服,往床上一躺,還來不及開電風扇,我人已經睡著了。

那天下午,我足足睡了6個小時,因為肚子餓才醒來;這當中也不會覺得手腳冰冷或發麻,所以也就沒有蓋厚重的棉被,只蓋著輕薄的涼被。而睡起來之後,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完全不一樣,顯得元氣多了。


這時,我知道,除了西醫交付,每天吃一顆阿斯匹靈之外,我還有中醫針灸、配合中藥調理這個選項,應該可以大大地幫助我。畢竟,鄧小平講過:「黑貓也是貓,白貓也是貓,只要會抓老鼠的,都是好貓!」此時對我來說,「西醫也是醫,中醫也是醫,只要醫得好有效的,就是我應該採取的醫療方式!

2016年6月11日 星期六

中風經驗談 – 4/10 : 第一次中風的經過 – 面對西醫腦神經內科門診

經過一整夜在急診室的觀察與急救,大致上我的四肢都可以控制,同時也可以自行提著點滴,自行走動;只是,腦袋就像一團醬糊。隔天早上,我就依照急診室醫師前一天的安排,先行辦理好急診室的離院(check-out)手續。然後未等我那位回家休息的朋友來到,我就直接去醫院的腦神經門診報到,沒多久,就換我看診的番號,我就進入了門診室。

門診的黃醫師問我:「你就是病患嗎?」,

我說:「是的。」

黃醫師:「喔,一般看我門診的病患,很少是自己走進來的;大部分不是別人攙扶著,或是坐著輪椅進來,不然就是在擔架上躺著被送進來的。」(聽黃醫師這樣說,我在想:我是不是應該再走出去,找個輪椅,再自行推進來,這樣才比較像個病患的樣子?...)

接著,黃醫師就請我描述一下病發的整個過程。當我說到病發當時,朋友幫我叫救護車的事情時,她說:「你當時旁邊有人在,是嗎?

我說:「是的,當時現場有【目擊者】。」

黃醫師:「那,這位目擊者現在人在哪裡?

我說:「在前來醫院的路途上。」

黃醫師:「那你先出去等你這位目擊者朋友,到了之後,再一起進來,我想從目擊者的說明更好,更清楚。」

聽了黃醫師的話之後,我有點不被信任的感覺,但也只好帶著一點失落的心情,到門外等候我那位目擊者的朋友到來。

終於,朋友到來之後,我再度進入到腦神經內科的診間,由朋友將病發當時的情況,向黃醫師說明;同時,黃醫師也問了我那目擊者朋友一些當時的細節,我才發現,這些細節是我所不知道的情況 因為當時我已經意識不清,不可能知道或是注意到這些細節。

最後,黃醫師向我說明:「依你的當時狀況判斷,你的手勢是有向外揮舞的情形,這不可能是癲癇的徵狀,因為一般癲癇的話,應該都會向內收縮的手勢。所以依照目前所得到的資訊判斷,你應該是屬於腦中風的可能性最高;但為了慎重起見,我們將會需要安排一系列的檢查診斷,包含腦部的超音波,腦部的磁振造影,心電圖,抽血。由於儀器設備的(有空)時間安排關係,大致上做完這些檢查過程,並且得到相關結果資料的時間,大約會在2個星期之後,所以我們就安排你的下次門診時間在2個星期之後。在這期間,為了避免再次中風的可能,我會開藥方給你,記得每天按時服用。」
我問:「那一共有幾種藥,會不會一大堆,我搞混了,吃錯了?

黃醫師:「喔,不會啦,除了控制血壓的藥之外,就是每天吃一顆阿斯匹靈,化解你的血管中的血塊;若是你的胃腸受不了,排黑便時,再多加吃一顆胃乳片,保護腸胃即可。」

我再問:「那其他還有沒有避免再次中風,在這期間我可以做的事?

黃醫師:「主要就是多休息,絕對要讓自己充分休息,不能疲累,同時要有足夠的睡眠,恢復精神,同時放鬆心情,不要焦慮。」


我心想:「這樣就可以喔?這麼厲害!」,同時,看著剛從藥局領到的阿斯匹靈藥劑 - 比一顆健素糖還小;帶著狐疑的心情下,離開了耗了一整夜的大醫院,在朋友的護送下,回到住家;

一進門,可能是心情放鬆下來,就開始覺得好累、好睏,就趕快跟朋友交代了一些事情(據事後朋友告知,我當時同樣的內容,重複了好幾次,但我自己都不知道,可見我的記憶力有受到相當大的影響),自己就換好衣服,往床上躺了下去,準備好好睡個覺。

.

2016年6月10日 星期五

中風經驗談 – 3/10 : 第一次中風的經過 – 急診送醫治療

接著急救人員問我:「你可以站起來嗎?
我說:「應該可以。」誰知,一起來還沒站直,我整個人就攤軟下去,腦筋一片空白;還好,急救人員當下就把我接住,同時,直接將我搬到擔架上,接著送進電梯,下樓後送進救護車,然後我只記得,一方面聽到救護車沿路持續地播放著我們經常聽到「有醫、無醫、有醫、無醫,」的警笛,同時也聽到救護車上的各種器材運行的滴滴答答聲音;我朋友坐在救護車的前面,不時回頭看一下我的狀況;事後朋友跟我說,當時很想用手機就將我的收縮血壓數字照相下來,把照片給我當紀念:217】。

依稀迷迷糊糊當中,經過大約10分鐘左右,感覺到救護車已經到達醫院,我的眼睛有瞄看到寫著【急診】的招牌,接著我就被抬上有輪子的擔架,送往重重的幾道門內的房間,然後再移到到一個冰冷的機器平台;由於以前有從事行銷醫療系統的工作經驗,我知道那個平台就是電腦斷層掃描(CT)系統,同時也有看到那套系統還是我以前服務的公司的品牌,迷迷糊糊之餘,有帶幾分的親切感;慶幸以前賣系統時沒有偷工減料,或少裝了一些裝置,否則這一下掃描了之後,說不定病情可能會加重。

之後,醫護人員將我推到螢幕顯示器前,讓我看螢幕上所呈現我的腦部掃描出來的圖像:左、右腦兩邊形狀對稱平均,代表沒有腦內出血。然後我就被推往急診室觀察,接連來了幾位醫生,都叫我做一些動作,例如高舉雙手過頭,高抬左右腿維持10秒鐘,等等。基本上我都能做到,只是覺得好累好痠,要是再多來幾個醫生,我可能會做到抽筋。

最後來診斷我的那位醫師,跟我說,依照他們幾位醫師的判斷,我應該是屬於【癲癇】。我覺得不可思議,也不太可能,因為家族裡面並沒有這樣的病史。但當時也沒有力氣跟他爭論,也沒有那樣的必要。但他們除了要我在急診室觀察一晚之外,也幫我安排了第二天(星期一)的腦神經內科的門診。而在急診室的躺著觀察之外,整個晚上,我的整個腦袋可以說是一片漿糊,根本分不出自己是在睡覺或是清醒之中,感覺上,似乎完全沒辦法睡著;唯一慶幸的是,我已經可以自己提著點滴筒,去上了兩次廁所。所以就請我朋友先回家去睡覺,等第二天同一家醫院門診時再陪我去看即可。所以剩下的時間,就是我自己一個人在醫院急診室。後來迷迷糊糊當中,好像有看到觀察室內的電視有報導,當天有發生地震,只是我完全不知道是何時發生的,同時也沒有地震的感覺與印象。

2016年6月8日 星期三

中風經驗談 – 2/10 : 第一次中風的經過 - 病發

那是在2015年,我快55足歲的時候。

那天是在忙了一整個星期,拜訪分布在全省的數家客戶,回到家,經過星期六的休息之後,星期天白天在家簡單地整理家務之後,與朋友相約在外吃了個晚飯後,因為家裡沒有其他人在,就請朋友繼續到我家裡,坐在沙發上繼續聊天;聊到一半時,我先是聽到一陣很大的聲音,好像是汽車的排氣管掉一半,還黏在行駛中的汽車,在地上拖行的聲音;

我就問我朋友:「那是甚麼聲音?」,

我朋友帶著奇怪的表情回答我說:「沒有啊,哪有甚麼聲音?

接著,我又驚訝地發現,我在說明事情時所比劃的雙手,居然不聽使喚地繼續比劃著,停不下來;接著驚訝之後,感覺到左半邊的臉,好像被一整片的針氈黏貼著,又刺又麻;

我就跟朋友說:「不好意思,我突然人覺得不太舒服。」在這同時,我心裡暗自在想: 「目前這些徵狀,感覺上還有一點像網路上,流傳分享的訊息當中,所描述有關腦中風的現象與徵狀;天啊,不會是我吧?!」

我朋友立刻跟我說:「我看得出來,你的腳在亂踢,同時你剛剛有些話我聽不清楚,我趕快來叫救護車!

我心想,要是沒甚麼大毛病,就叫救護車,萬一弄錯了,會很尷尬,很不好意思;所以我就跟朋友說:「先不急,讓我先休息一下看看,若是等一下沒有改善,我們再搭個計程車,到附近的署立醫院看看吧。」

我朋友:「這樣吧,我先弄個熱毛巾給你敷臉一下。」

用手接過朋友弄好的熱毛巾,自行往臉上擦拭著,但感覺左半邊的臉仍然刺刺麻麻的。朋友看我手腳仍然會些微不自主地揮舞與亂踢,就說:「不行,我們不能等,我現在就叫救護車!你坐著閉眼休息一下,不要起來走動!

這張手機畫面的照片,是我朋友幫我
打119呼救的電話紀錄,永生難忘!
接著我就閉著眼睛坐在沙發上休息;同時聽到朋友與119聯絡中心開始對話,同時也讓電話保持在持續通話的狀態下;對方也持續告知救護車的派遣進度,同時也一再提醒我:「你千萬、絕對不可站起來!

接著我朋友就跟我說:「救護車即將來到,我到樓下去等,你千萬不可以站起來!」我就坐在沙發上,將眼睛閉上,……




「先生,先生,你聽得到嗎?先生,先生,你聽得到嗎?」我睜開眼睛,看到兩位身穿救護衣服的人員,以及我的朋友;我跟他們說:「可以!」他們似乎是鬆了口氣,原來剛剛我已經昏迷了一陣子(大約10分鐘),同時也已被做過心肺復甦程序(用力搥胸),難怪胸口有鈕扣的位置,一陣痠痛。

.

中風經驗談 – 1/10 : 前言

你有中風過的經驗嗎我有耶而且,還有兩次呢!

會想親自用電腦鍵盤來分批逐次,寫下這些紀錄文章,我想,主要是想將自己親身的經歷,站在一個中風病人的角度,將自己所經歷的過程經驗與感受,提供中風病人,家屬/朋友,以及醫師、護理人員參考 : 當您在面對中風這樣的病狀的自己或家人親友,從他們的需求角度出發,應該可以做哪些事,或幫那些忙,或以甚麼樣的態度與方式,來與中風病人想處等等,希望能夠提供一些參考資料,知道中風病人的心裡想法與感受 因為這一類的病人在病狀出現後,往往已經無法清楚地對外界表達他們心裡的感受與需求的事項了。

畢竟,依照西醫的主治醫師,針對我的病情判讀,一般像我這樣程度(一次右小腦中度中風之後,再十個月後,又一次左大腦輕度中風)的病人,絕大部分的情況,應該都是「非死即殘!」所以,我想上天留我下來,在經歷過這兩次中風的經歷後,透過持續的中西醫結合診療,與中醫針灸復健,還能在前後大約一年左右的時間內,恢復到能夠與一般人在外觀以及身體功能上,無太大明顯差異,我想,應該就是有任務要交付給我去完成吧? 但有時候也有點擔心,說不定寫完這篇文章後,老天就跟我說:OK,你已經完成你該做的事,責任已了,you may go home now!(可以回蘇州賣鴨蛋了)」。

所以,我應該可以說是「冒著生命危險」來寫這10篇文章,哈哈!

.